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
 
教学条件

一、教材选用情况

  1. 生命科学学院生理学、动物学和生物制药专业,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使用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六版(姚泰、吴博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该教材的以前版本在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
  2. 生命科学学院其它专业,理学院、技术学院和基础学院等非生物专业使用《大学生理学》(朱妙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该教材纲领性强,内容精简。

二、教材建设情况

  1. 在教育部“推荐国外生命科学类优秀教学用书(引进版)计划”的支持下,完成了“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中译本的翻译和出版任务,中译本《神经生物学——探索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王建军教授为此项目的主持人和该书中译本的主译人,罗兰副教授为参译人)。
  2. 在教育部“推荐国外生命科学类优秀教学用书(引进版)计划”的支持下,完成了“Berne & Levy Principles of Physiology”中译本的翻译和出版任务,中译本《Berne & Levy生理学原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王建军教授为此项目的主持人和该书中译本的主译人之一,罗兰副教授为参译人)。
  3. 王建军参加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神经生物学》(第二版,寿天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二次修订)的编写工作。

三、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1. Levy et al:Berne & Levy Principles of Physiology (4th Edition), Elsevier, Mosby, 2005.
  2. Germann et al: Principles of Human Physiology (2nd Edition), Pearson, 2003.
  3. 王庭槐主编: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梅岩艾、王建军主译:Berne & Levy生理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王建军主译:神经科学——探索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四、配套实验教材及其教学效果

  1. 生理学实验,解景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现代生理学实验教程,沈岳良主编,科学出版社。
  3. PowerLab使用方法,自编教材(补充实验讲义)。
  实验课教学主要使用以上第1和2本教材,教学效果良好,基本能够满足我们的教学要求,但由于这两本实验教材都不是基于我们使用的PowerLab生理学实验系统编写的,在生理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上与我们实验室的情况有较大的差距,我们为此编写了补充实验讲义“PowerLab使用方法”,以适应我们实验室的系统配置和教学要求。


五、实验教学环境

  1. 实验教学采用国际一流的PowerLab生理学教学实验系统(澳大利亚AD Instruments公司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的地位。由于该系统具有硬件质量好、有人体实验漏电防护电路、能进行8通道信号同步记录、软件功能齐备,故我们的实验课除了能够满足生理学实验基本科目的教学之外,还能够进行一些需要多通道采集生理信号的复杂实验和以人体为对象的实验。另外,由于该实验系统的人机对话界面为英文,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专业英语训练机会。
  2. 近五年来,南京大学加大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鼓励开设高水平的探索性实验设计课,在我们的生理学实验科目中,探索性实验占实验课教学内容的23%。
  3. 生命科学学院设立了“教学实验中心”,生理学教学实验室作为该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仪器先进、设备齐全、管理先进、后勤服务到位,保证了生理学教学实验的水平和质量。

六、网络教学环境

  1. 教学实验室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互连,建立了实验室的局域网,便于教师施教、监视和各实验小组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讨论一些生理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问题;学生也可以使用局域网相互交流实验情况。
  2. 实验室的局域网与校园网和因特网实现了相联,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南京大学的“天空教室”进行网络学习和进入因特网查阅生理学教学和科研资料。
  3. 课程小组承担的“人体解剖学”、“神经解剖学”和“人类生物学”均为学校“天空教室”的网络课程,教学小组的主干课程“生理学”已经部分上网,并在2年内实现完全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