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20世纪70年代末,使用自编的《古代汉语文选》教材。 80年代初,使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修订本)。 2003年春季起,开始使用南京大学自编的《古代汉语》教材(高小方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版)。 2006年9月起,同时使用南京大学自编的大学研究型课程专业教材《古代汉语研究导引》(高小方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南京大学文学院作为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系图书馆藏书量丰富,达34万册。馆中有线装书库、30年代特藏书库、文革专题书库等特色收藏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检索站。图书馆的阅读条件和检索条件优越。文学院还配有教学电脑50台和一些多媒体器材,有一个实习机房、一个多媒体阅读机房和3个多媒体报告厅。由于有校、系领导的大力支持,文学院图书馆在暑期特地安排老师值班,在三周中为本科生“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全天开放,学生可在系图书馆听课、查书、读书、研讨、写作。如此优越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条件,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暑期课题研究》讲义,内容包括: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简介;“课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第一讲 选题的原则;第二讲 论文求新的途径;第三讲 研究的方法;第四讲 材料的搜集;第五讲 材料的整理与加工;第六讲 提纲的拟定;第七讲 论述的展开与深入;第八讲 论文的修改;第九讲 材料的覆核;第十讲 行文格式的规范化;第十一讲 电脑的应用;第十二讲 论文集的编辑。此教材已使用六届。在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确保了培训班的教学质量。事实证明这一配套教材的教学效果优良。
四、实践性教学环境 文学院图书馆每年数周的暑期空档,都可以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提供优良的实践性教学环境。
五、网络教学环境 南京大学教务处已经建设了现代化的远程教育平台,为精品课程实现网络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网络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