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古代汉语”课程建设,在新时期之初,先后由著名语言学家洪诚教授、鲁国尧教授等亲自主持,并亲自授课,起点高,效果特好。经过老一辈的传帮带,教学梯队迅速成长、逐步完善。后继者们发扬了老一辈的优良学术传统和高度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新时期以来一直赢得师生们最好的评价。我们具体实现了“五个一”的目标: (一)制订了一个具有指导性的教学大纲。在仔细剖析国内若干套较有影响的古汉语教材并认真吸收其长处的基础上,在对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能够体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提高素质三结合”精神的教学大纲,对“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提出了包含十二部分54项的明确要求。这些要求作为阶段目标,具有学习导向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其中大部分作为理论课题,又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可研究性。大纲提出了培养能力所应采取的切实措施,具体包括:精讲与多练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读、写、议相结合,学习文化典籍与学习做人相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与掌握计算机相结合等。在这一大纲的指导下,“古代汉语”的教学确实收到了优良的效果。同学们都能顺利地由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强的研读中国古书的能力;同时,还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做学问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大纲,很好地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正确原则和时代精神,对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优才率起到了指导、保障作用。 (二)自编了一套能更好地体现教学大纲要求的新教材。这套新教材,内容精选优化,具有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特色鲜明。此外,由教师精选教学参考书《说文解字》、《文字学概要》、《广韵》、《训诂学》、《马氏文通》等二十部并撰写书目提要,指导学生阅读。 (三)采用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把“改进课堂教学-强化课外辅导-指导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组成“‘一条龙’教学”。加强文科教学实践环节,加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四)设计了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利用电脑建立了古代汉语试题库,实现了考试的标准化、科学化。“古代汉语”课共讲授两个学期,考试设计: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每人独立解答一份内容各不相同的大型综合题与撰写小论文相结合。重点考核“三基”内容和测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设计,使考试成为同学巩固知识和活用所学、展示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探索了一套形象化教学手段。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全部教案均用电脑编写,积极使用多媒体教材辅助教学,并进而建设了网络课程(已制作课程光盘)。面授时多采用直观性很强的图示法,深入浅出地说明难点,讲清疑点。教师声情并茂的传授和一丝不苟的身教对学生更是产生了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这样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发展,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