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1、建国以后50年代以来,南京大学文学概论课程一直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性主干课程,在本专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后来文学概论又成为文学院作家班和南京大学文科基础强化班的基础性主干课程。
  2、南京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本课程在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进行思维训练和方法论引导以及培养文学院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现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在于:第一,认识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第二,对文学研究中带普遍性的文学问题进行多样的阐释,交代各种关于文学的知识与学说;第三,分析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总结文学的自身特点;第四,分析文学与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说明文学的意义及其存在的理由;第五,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欣赏、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各门文学课程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4、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班、文学院戏剧影视专业本科班、文学院作家班、南京大学文科基础强化班四类生源的学生,从育人的目标来说,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但又要分清对象,有目的地施教。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共分15章,共计68课时,课时分布如下;
  第一章:4课时。第二章:4课时。
  第二章:4课时。第三章:4课时。
  第四章:4课时。第五章:4课时。
  第六章:4课时。第七章:4课时。
  第八章:4课时。第九章:4课时。
  第十章:4课时。第十一章:4课时。
  第十二章:4课时。第十三章:4课时。
  第十四章:4课时。第十五章:4课时
  这中间有两位外国学者作专题讲座各4课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第一章什么是文学理论?为什么要学习文学理论?重点是什么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发展,难点是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发展,解决办法是从理论语境与社会文化语境两方面的变迁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二章文学是什么:重点是几种主要的文学观念,难点是杂文学观念与文化论的文学观念之间的区分,解决办法是辨析文学观念的变迁。
  第三章文学语言:重点是四种主要的文学语言观念,难点是汉语言的文学特性,解决办法是举例进行文本分析。
  第四章文体与文类:重点和难点是文学分类的原则以及文学分类的历史性与相对性,解决办法是从中西文学类型的变迁对此加以透视。
  第五章诗与抒情:重点是诗歌的特征,难点是现代汉语诗歌的困境与出路,解决办法是启发式教学,发动同学加以思考。
  第六章小说与叙事:重点是小说的历史发展和小说叙事技巧,难点是叙事时间和叙事角度,解决办法是举范例性文本加以分析。
  第七章戏剧与戏剧性:重点是戏剧性和现代戏剧的发展,难点是20世纪戏剧的发展变化,解决办法是进行文本分析。
  第八章形式与风格:重点和难点是形式概念的变迁,解决办法是在梳理中西文论史的基础上加以阐释。
  第九章主题与形象分析:重点和难点是区分形象的不同类型,解决办法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了解形象,并进行形象分析。
  第十章作者与写作:重点是文学创作的发生,难点是怎样理解作者之死,解决办法是讲解结构主义主体观念。
  第十一章读者与阅读:重点是文学阅读观念的变迁,难点是解构阅读,解决办法是以解构批评家米勒的文本分析加以说明。
  第十二章文学与社会:重点是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以及消费时代文学的最新发展,难点是如何理解文学终结、文学死亡的说法,解决办法是联系消费时代出现的新的文学现象、文学经验的事实对此加以分析。
  第十三章文学史论:重点是几种代表性的文学史观念与文学史模式,难点是黑格尔的文学史观念,解决办法是把黑格尔的文学史观念与后面出现的文学史观念相对照加以分析。
  第十四章文学研究方法论(上):重点是什么是文学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难点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发展及其与通常社会学批评的区别与联系,解决办法是讲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演变历程。
  第十五章文学研究方法论(下):重点是掌握女性主义批评、解构批评、文化批评等主要的批评方法,难点是如何理解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的关系,解决办法是结合20世纪下半叶学科和知识的分化以及文学与文化现象的融合趋势加以说明。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多题多议的学生学术报告会
  在《文学概论》第二学期3月底—5月中旬期间,组织学生一次多题多议的学术报告会。具体日程安排如下:
  1、3月底布置本学期讨论会的题目6-8个,以7-10人为一组,各自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题目,题目由老师推荐和同学自荐相结合。
  2、4月初确定自己所在的组,并选出每组的小组长。
  3、4月上旬到五月初,由每组小组长负责这一主题,并协调这组人员从不同角度阐发某一议题,以免角度重复;同时这一组每人所查找的资料一起分享,在5月初完成初稿。
  4、5月初到5月上旬,选出这个小组的单篇论文报告代表,以及介绍这一小组研究总体概况的代表。
  5、5月上旬,全班召开多题多议的学术报告会。在两节课时间内,在讲课老师的主持下,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每一代表发言5-6分钟,并留3分时间与听众互动。最后讲课老师作一总结。
  6、5月中旬,选取这中间优秀的论文或结集成册,以此留念,或拿到学生会的橱窗集体展出。
  效果:通过“读”、“写”、“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科研意识,提早进入科研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