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政策措施
后续支持措施
 
学校的政策措施

  南京大学历来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专门制定了《南京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公布南京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系列相关文件,通过专门立项在课程的教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探索和教学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并提出了南京大学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塑造“名师授名课、名课用名教材”的“三名工程”,从而全面带动我校本科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并借助我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契机,建成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通识型开放性课程体系。

一、实施情况

  1、专门立项
  (1)在“985工程”一、二期中,学校分别划拨1000万元课程、教材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梯队培养、教材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以及设备更替等方面。其中,二期300万元左右的经费用于重点建设30门左右的精品课程。
  (2)在“985工程”二期中,我校划拨了286万元重点建设“南京大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项目,将现有200余门精品课程纳入该平台,并向校内外开放,实现其资源共享。
  (3)在教改课题项目中,划拨600万经费,用于课程教学改革。
  (4)在实验、实践环节上,学校投入400余万元经费用于建设22个开放式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打造我校本科实验、实践教学创新平台,精品课程所在院系分布于其中。
  (5)通过建立“精品教材”、“通识课程群”、“研究性教学”和“双语教学”等项目,投入1000万元左右的经费全方位配合精品课程建设,从而把精品课程建设效果融入到整个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内涵中去。
  2、 政策倾斜
  (1)我校每年对院系教学工作进行年度考核,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考核结果和下年度学校对其的支持力度。
  (2)精品课程主持人享受四个“一视同仁”的待遇,即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一视同仁、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一视同仁、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一视同仁、教学带头人与科研带头人在待遇上一视同仁。学校以这项政策鼓励名教授参与本科教学,同时实现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有效促进。
  (3)学校在岗位津贴、奖教金和评选南京大学先进工作者等方面优先考虑精品课程主持人。
  (4)对获选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学校保证每门经费不低于1:1配套,并安排专门的部门及人员加强对精品课程维护,确保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
  3、院系配套
  精品课程所属院系为该课程提供课程建设与维护经费。在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之后,除教育部和学校提供的支持经费外,院系按照1:1的经费予以配套。部分院系还制定了相关教学奖励的规定性文件(如《南京大学商学院关于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的若干规定(2007)》),对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团队按照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予以5000-20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二、实施效果

  (1)在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之下,我校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长足发展,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初步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4门,国家理科基地品牌课程23门,省级重点建设优秀课程69门,校级精品课程142门。有35种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4种教材被列入全国高校百门精品教材,11种教材被列为省级精品教材。
  (2)从学生评教结果和学校督导组评教结果来看,我校精品课程的教学达优率达到了95%以上。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教师都对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很多外系的学生纷纷要求旁听,精品课程在校园内已经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3)同时,精品课程“队伍强、教材精、方法活、效果好”的特点在全校形成了极强的带头和辐射作用,部分专业已经组织了专门的精品课程建设班子,向我校已经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荣誉的院系进行实地观摩和学习。
  (4)通过精品课程各项配套政策的实施,我校的科研和教学得到了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南京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再加上“十一五”期间学校通识课程群和研究性课程的建设一步步展开,全校将有近万名本科生能共享到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精品课程建设已由点及面地为塑造南京大学通识型开放性课程体系开辟了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