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

 

  《计算系统基础》是软件学院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对象为软件学院的一年级本科生。建设该课程是学院课程建设的探索和改革的重要环节,内容涉及教材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体系整合和教学方法创新等多个方面。五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着良好的反馈信息。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金远平教授对此课程的评价是“该课程通过对多门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减少了计算机科学核心课程的数量,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适合了软件学院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

  校内督导组认为,陈道蓄老师领衔的《计算系统基础》课程备课准备充分,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恰当。在教学思路上有创新,反应了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侧重于建立计算系统的整体概念,在教学体系整合和教学方法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校内学生对本课程的总体评价为“很好”,学生认为本课程教学体系合理,教学内容充实,授课教师在讲授课程中,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课堂内容充实,采用多媒体、网络等方式进行生动的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06年6月,在教育部对软件学院进行验收评估召开的学生座谈会上,学生最喜爱的两名软件学院教师就是本课程的授课教师陈道蓄老师和王浩然老师。

  总之,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老师的积极探索和改革,已成功培养学生1064名,其中,有不少同学在国内外比赛项目中获得奖励,这与他们扎实的专业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该课程及相关教学模式的建设为同类课程体系的建设积累了经验。

  后续教师金志权评价

  后续教师宋健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