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姓 名 |
骆 斌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7.12 |
最终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职 称 |
教授、博导 |
电 话 |
58646593 |
学 位 |
博士 |
职 务 |
副院长 |
传 真 |
58646594 |
所在院系 |
软件学院 |
E-mail |
luobin@nju.edu.cn |
通信地址 |
南京市汉口路22号(210093) |
研究方向 |
计算机应用 |
※<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操作系统 专业基础课,每周3学时,每学年1届,近5年累计1170人;面向软件学院本科学生讲授; 2、系统分析 专业课,每周3学时,每学年1届,开设3年累计200人;面向软件学院研究生讲授; 3、基于多核的编程技术 专业课,每周3学时,每学年1届,开设1年累计70人;面向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讲授(研究生可选)。
二、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5年累计20人; 2、指导硕士研究生:5年累计18人; 3、指导硕士毕业论文:5年累计13篇; 4、指导工程硕士毕业论文:5年累计18篇; 5、指导博士研究生:2年累计2人。
三、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负责200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项目《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 参加教育部立项、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组(共9人),参加软件工程专业规范的起草,负责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3、 教育部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点,共3个方向,每个方向80万元,专业方向负责人。 4、 Intel课程建设项目,2004年(6千美金),2007年(6600美金);Microsoft课程建设项目,2005年,5万元。 5、 主持《软件模型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系统分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参加《操作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入选教育部“十一五”教材出版计划。
四、近五年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 Dong Shao, Bin Luo, “Design of the Curricula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CEIS-SIOE 2006 Proceedings 2、 Guoping Rong, Dong Shao, Zhihong Zhao, Bin Luo, “A Web Based Body of Knowledge and Curricula Management System”, CEIS-SIOE 2007 Proceedings 3、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与软件人才培养,高教研究与探索,2003年第1期,张大良、骆斌、陈道蓄; 4、 几种可行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核心课程设置方案,计算机教育,2005年第二期,骆斌、邵栋等; 5、 坚持机制模式创新,办好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4期,黄细良、骆斌; 6、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期,骆斌、张大良、邵栋; 7、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计算机教育,2005年第4期,骆斌、赵志宏、邵栋; 8、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与核心课程设置,中国软件工程学科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骆斌; 9、 软件工程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设计,吉林大学学报,2005.8,骆斌,王浩然; 10、 操作系统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3,孙钟秀,费翔林、骆斌、谢立;(第四版),2008,孙钟秀,费翔林、骆斌。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2005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江苏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南京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骆斌、赵志宏、邵栋、郑滔、陈道蓄。 2、 基于多核的编程技术,2007年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骆斌、宋健建。 3、 计算机系统与设计;江苏省优秀课程群;2004,陈贵海、袁春风、骆斌。 4、 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IBM优秀教师奖教金。 5、 软件工程专业建设,2007年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骆斌、赵志宏、王浩然等;操作系统课程建设,2004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费翔林、骆斌等。
※<学术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江苏省高科技研究计划,2006-2008,主持 2、 面向AGENT的行动推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1-2003,主持 3、 法院智能信息系统系列项目,江苏省法院/天津市法院,1999-2008,主持 4、 基于AGENT的软件协同新技术研究,八六三高科技计划,2005-2006,骨干 5、 神经网络集成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骨干
二、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以第1署名人发表的学术论文
1、 行动推理中循环因果关系的研究(EI05259171437),计算机学报,28(5),2005,1 2、 A Multiple Eigenspaces Construct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Face Recognition(SCI BDA23),Advances in Natural Computation, ICNC2005, LNCS3611, Springer,2005,2 3、 支持向量机最优模型选择的研究(EI05199092968),计算机研究与发展,42(4),2005,2 4、 基于语义的web挖掘,计算机科学,32(3),2005,2 5、 A Study on Illumination Invariant Face Recognition Methods Based on Multiple Eigenspaces(SCIBCN40),Advances in Neural Networks – ISNN2005, LNCS3497, Springer,4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对象化与主体化的软件协同技术、平台与应用(2006-J-220-2-14),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完成人(主持应用子项目) 2、2003年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项目结题评议优,曾获得2001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0年航天科技国际集团科技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