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抒
鹿化煜
任黎秀
李升峰
 
主讲教师二

<基本信息>

<教学情况>

<学术研究>


 

※<基本信息>

姓  名  鹿化煜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8年4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博导)
电  话  025-83686740
学  位  博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25-83592682
所在院系  地理与海洋学院
E-mail  huayulu@nju.edu.cn
通信地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院(210093)
研究方向  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


※<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学生总人数
 
自然地理学导论    国家理科基地班课程     2       18
 自然地理学进展    博士生学位课        2       50(南京大学)
 地貌与第四纪环境  博士生和硕士生学位课    4       26(中国科学院)
 自然地理学讲座    本科生         4/学期      120(南京大学)
 自然地理学        本科生         4/学期      2年级 (2008年本科主讲)

二、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验                   实习        学生总人数
    1 本科生综合与创新实习          2周              25 人
    2 本科生学年论文与生产实习     3个月              4人

5


※<学术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流阶地发育及其与气候变化和高原隆升的联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 -2007年.负责人.
    2. 中国西北地区极端干旱区晚新生代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专题.2004 -2009年.负责人.
    3. 中国-荷兰风尘堆积记录与环境变化对比.荷兰皇家科学院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999-2007年.中方负责人.
    4. 晚第四纪美国大平原和中国毛乌素沙地沙丘活动与固定过程的对比研究.  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基金项目. 2004-2008年.中方负责人.
    5. 中国北方晚新生代风尘堆积中纳米结构矿物与生物气候环境. 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项目.2003 -2006年.负责人.

二、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以第1署名人发表的学术论文

    1 Periodicities of palaeoclimatic variations recorded by loess-paleosol sequence in China.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第一,2004.
    2 Late Quaternary aeolian activity in the Mu Us and Otindag dune fields (north China) and lagged response to insolation forcing.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第一,2005.
    3 An abrupt climatic reversal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in loess-palaeosol records in the northeast Qinghai-Tibet Plateau.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第一,2006.
    4 An erosional hiatus in Chinese loess sequences revealed by closely spaced optical dati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第一,2006.
    5 Optical dating of abrupt shifts in the late Pleistocene East Asian monsoon. Geology, 第二,2008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2007年度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 2007年度  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3 2005年度  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 (中国地质学会)
    4 2005年度  第五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5 2003年度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