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远程教育特点,制订了一个具有指导性的教学大纲。
在仔细剖析国内若干套较有影响的“大学语文”教材并认真吸收其长处的基础上,在对远程教育人才培养要求认真调研的前提下,制订了能够体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提高素质三结合”精神的教学大纲,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包含阅读、理解、写作等三个方面的明确要求。这些要求作为阶段目标,具有学习导向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其中大部分作为理论课题,又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可研究性。大纲提出了培养能力所应采取的切实措施,具体包括:精讲与多练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读、写、议相结合,学习文化典籍与学习做人相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与掌握计算机相结合等。在这一大纲的指导下,“大学语文”的教学确实收到了优良的效果。同学们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强的阅读、写作能力;同时,还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做学问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大纲,很好地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正确原则和时代精神,对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优才率起到了指导、保障作用。
(二)自编了一套能更好地体现教学大纲要求的《大学语文》新教材。
这套新教材,内容精选优化,具有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特色鲜明,适合于在职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体现了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
(三)采用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
我们拎出十六个语言要点作为打开文言宝库大门的一串钥匙,加强了文科教学的可操作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为强化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四)设计了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 利用电脑建立了“大学语文”试题库,实现了考试的标准化、科学化。考试设计: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每人独立解答一份内容各不相同的大型综合题与撰写小论文相结合。重点考核“三基”内容和测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设计,使考试成为同学巩固知识和活用所学、展示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探索了一套形象化教学手段。 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全部教案均用电脑编写,积极使用多媒体教材辅助教学,并进而建设了网络课程(已制作课程光盘)。讲授时多采用直观性很强的图示法,深入浅出地说明难点,讲清疑点。教师声情并茂的传授和一丝不苟的身教对学生更是产生了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这样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发展,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效。
|